亞洲杯半決賽,中國隊81:90不敵日本,連決賽都沒進去。
由于這次的失利,中國女籃將迎來一次史無前例的“陣容更替”。
兩位功勛老將含淚告別國家隊,大運會將有三位新星加入。
本文陳述內(nèi)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,贅述在文章結(jié)尾
淚灑賽場的老將
7月20日,中國女籃在半決賽中遺憾負于日本隊,最終僅獲得第三名。
根據(jù)本屆亞洲杯規(guī)則,只有冠軍澳大利亞隊可直接晉級世界杯正賽,這意味著中國女籃將無緣2026年世界杯的直通名額。
消息一出,球迷無不感到惋惜,作為上屆世界杯的亞軍,中國女籃如今卻要為世界杯資格而戰(zhàn)。
從世界亞軍到需要參加預(yù)選賽,中國女籃的下滑速度令人震驚。
而這種下滑背后,隱藏著主力球員的無奈與困境。
在亞洲杯賽場上,我們總能看到王思雨坐在替補席邊緣的身影。
她穿著訓(xùn)練服,膝蓋上貼著冰袋,手指不停地敲打著座椅扶手,目光緊盯著比賽的進程。
比賽結(jié)束后,這位30歲的后衛(wèi)在新聞發(fā)布會上淚流滿面。
王思雨握著話筒哽咽道:“為了國家隊,我放棄了WNBA的合同,但這次比賽,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場邊看飲水機。”
同樣遭遇困境的還有黃思靜,31歲的她在熱身賽時就很少獲得上場機會,亞洲杯正賽更是幾乎“消失”。
她們都曾是中國女籃的中堅力量,如今卻不是被減少出場時間,就是在場上拼盡全力卻難以扭轉(zhuǎn)局勢。
這種心理落差,比成績下滑更讓球迷揪心。
因為,王思雨的控場能力、黃思靜的籃板意識,正是目前球隊最需要的能力,但年齡和傷病讓她們難以應(yīng)對高強度的賽事。
正如籃球評論員楊毅所說:“不是她們不夠優(yōu)秀,而是時代跑得太快,球隊已經(jīng)等不及了?!?/p>
隊伍中的“短板”
有些人的離開令人不舍,而有些人的留下卻讓人擔憂。
宮魯鳴教練曾表示:“要多給年輕人機會”,但有些球員的表現(xiàn),早已透支了大家的信任。
首當其沖的是李緣,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“未來核心”,在亞洲杯5場比賽中3場顆粒無收,傳球失誤率高達25%。
在對陣日本隊的半決賽中,她面對包夾只會將球回傳,導(dǎo)致球隊第三節(jié)被拉開15分差距。
網(wǎng)友犀利點評:“她的控球能力,還不如大運會的田媛媛。”
其次是張茹,她的問題是“進攻乏力、防守薄弱”。
作為鋒線球員,她的罰球命中率僅有25%,甚至低于男籃三隊球員。
在對陣日本隊時,她防守的區(qū)域被對手連續(xù)突破6次,眼睜睜看著對方小個子球員輕松得分卻毫無辦法。
最令人失望的是搶籃板,有一次近在咫尺的腰下籃板,她卻站在原地不動,被解說員批評“連最基本的防守意識都丟失了”。
楊力維姐妹的“個人表演”也引發(fā)了不小爭議。
亞洲杯對陣日本隊時,兩人合計出手22次,卻沒有給內(nèi)線的張子宇傳過一次球。
身高2米10的張子宇全場只出手2次,大多數(shù)時間都在場上來回跑動,有球迷統(tǒng)計:“只要楊家姐妹同時在場,張子宇的觸球次數(shù)就會減少60%”。
這種忽視團隊配合的打法,已經(jīng)偏離了“以內(nèi)線為核心”的戰(zhàn)術(shù)體系。
最后一位需要調(diào)整的是潘臻琦。
30歲的她在亞洲杯場均僅得2分,防守端移動速度明顯慢于對手,卻占據(jù)著18分鐘的出場時間。
有一次暫停時,宮魯鳴教練對著她怒吼“跑起來”,但她喘著粗氣的樣子,暴露出體能嚴重不足。
“年齡不饒人,與其占據(jù)一個位置,不如給年輕人騰出空間”,球迷的這條評論,說出了最現(xiàn)實的問題。
大運會三新星
當成年隊在亞洲杯苦苦掙扎時,大運女籃的年輕一代正在用勝利書寫另一種可能。
19歲的田媛媛成為最大亮點。
半決賽加時賽獨得7分,決賽對陣美國隊狂砍21分,尤其是她面對緊逼防守時的急停跳投,讓人看到了“李夢接班人”的潛力。
“她擁有天生的大賽氣質(zhì),是真正的大心臟選手”,大運會教練的評價,道出了她最珍貴的特質(zhì)。
其次是唐子婷,她在大運會上投出了50%的三分命中率,決賽對陣美國隊時,更是連續(xù)命中3記三分,單節(jié)貢獻14分。
更難得的是她的“大賽屬性”——上屆大運會決賽對陣日本隊時,她也是靠關(guān)鍵三分鎖定勝局。
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她在第四節(jié)的得分占比高達35%,而這正是目前成年隊最缺乏的“關(guān)鍵時刻得分能力”。
還有一位不可忽視的是陳玉婕。
這位WCBA星銳賽MVP,在大運會上場均貢獻15分,她特別擅長用變速突破撕開防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她本就是今年國家隊集訓(xùn)隊成員,黃思靜離隊后,她很可能成為鋒線的“即插即用”型球員。
這三位新星的共同點,正是成年隊所缺乏的能力,田媛媛的組織、唐子婷的外線、陳玉婕的突破,正好可以彌補李緣、張茹等人留下的空缺。
或許她們還不夠成熟,但她們敢于拼搏,這種精神比什么都重要。
結(jié)語
女籃的換血并非“否定過去”,而是為了更好地迎接未來。王思雨、黃思靜的離開留下了寶貴經(jīng)驗,李緣等人的調(diào)整敲響了警鐘,田媛媛等新力量的崛起帶來了希望。距離世界杯預(yù)選賽還有半年時間,足夠球隊打磨新陣容、磨合新戰(zhàn)術(shù)?,F(xiàn)在的陣痛只是成長必經(jīng)的過程。希望下一次站上賽場的中國女籃,能重新煥發(fā)光彩。
參考文獻1.中工網(wǎng)——2025-07-31——《亞洲杯上看見不足 中國女籃著眼未來》2.新華體育——2025-07-21——《中國女籃著眼未來 澳大利亞實現(xiàn)突破——女籃亞洲杯綜述》3.極目新聞——2025-07-19——《中國女籃不敵日本隊止步亞洲杯半決賽》